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1111111
财新通行证

融资平台风险与化解之道

2012年10月18日 09:27
T中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或许是中国之幸,但也是中国之险。培育全球金融安全资产有助于化解相关风险
news 原图 地方政府的卖地收入从1998年的160亿元上升到2011年的3.15万亿元,15年间增加近200倍,而同期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只增长9倍左右。

纾困之策

  随着土地资本化的终结、老龄化来临、储蓄增速相应下降以及金融市场发展和资本项目开放导致的储蓄分流,地方政府可用的弥补收支缺口的资金来源和规模也趋于下降。因此,在上述趋势来临之前,中国需要减少地方财政收支缺口。

  国际上通行的办法是增加中央转移支付、减少地方政府支出、通过重新调整中央和地方财税关系来缩减地方财政收支缺口。然而,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应该寻求利用第一和第二种融资方式来弥补缺口,即央行购买国债和向国外举债。

  央行购买国债是一个棘手的政策,因为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体内,如果央行通过购买国债向经济体系注入的流动性不被完全对冲,极易出现通货膨胀。即使在一个开放的经济体中,通胀或导致资金外流、本币贬值, 或导致利率高企、经济收缩。

  然而,本次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美英欧日的实践表明,如果一国货币是储备货币,发行的是本币债,且能向全球投资者发行,则央行购债带来的通胀压力要小得多,至少会迟滞到来(尽管通胀低可能还由于经济不景气)。这也就是美英欧日不断推出量化宽松政策的空间所在。

  央行买债操作不仅可以在危机时刻极大地缓解融资压力和危机冲击,而且一旦大量本币债被外国投资者持有,央行可以通过扩张货币来稀释自己的债务。这些储备货币发行国不仅在经济繁荣时期获得巨额铸币税收入,而且现在正以稀释债务的方式在危机时期赚得更多好处。从经济和金融市场趋势看,各主要央行将在较长时间内扩张货币并持有国债,继续实践着发行国债──央行购买和外国投资者购买──央行扩张货币──稀释债务的逻辑和政策。

  由此可见,培育和发行能吸引外国投资者的金融安全资产,是央行买债和稀释债务的关键。

  中国在解决平台反映出来的金融和财政风险时,可否也大胆地采用上述逻辑并且实践呢?答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是否能够积极加大开发和拥有足够多的全球金融安全资产。

  全球金融安全资产是指从全球投资者资产组合的角度,能够提供规避信贷、市场、通胀和货币风险的、相对安全的资产。这些资产通常是流动性强、容易变现的资产,如美德国债和黄金。2010年底,全球金融安全资产总额为74万亿美元,占同期全球全部金融资产257万亿美元的比重近30%。

  安全是相对的,没有绝对安全的资产。例如,本次金融危机使原本安全的金融资产(如部分欧债国家国债和美国部分证券化产品)已经不再安全,安全资产供给下降。同时,市场不确定性、监管改革、各央行应对危机政策等因素都增加了市场对金融安全资产的需求。IMF估计,求大于供缺口在2016年达9万亿美元。一些国家如澳大利亚、巴西和墨西哥已在跃跃欲试,推动提供替代的全球金融安全资产。


本文导航


版面编辑:张帆

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hello@caixin.com,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推荐阅读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