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1111111
财新通行证

大城市群应为城镇化方向

2013年03月15日 10:28
T中
中国人口是日本的10倍,据此推测中国可能出现20个左右相当于东京、大阪的大都市区(大城市群)
news 原图 城市轨道交通不仅是修地铁,要从发展大城市群集聚经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高度来规划。CFP

平均粗放的城镇化违反经济发展规律

  2009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提出,“世界上几乎没有平衡的经济增长。过早着手平衡经济增长的努力只会危害发展。……成功发展国家的经验表现为生产在地理空间上更集中。最成功的国家制定政策平衡不同地区的生活水平。经济生产集中,而生活水平趋同。”世界银行的建议是“不平衡增长,包容性发展”。

  是集聚发展还是遍地开花?上世纪60、70年代中国的三线建设让企业在内地进行靠山分散、、进洞式布局,造成远离市场、运输成本提高,大而全、小而全,生产效率低下。改革开放后不得不重新布局。80年代发展乡镇企业,村村点火、处处冒烟,分散发展的老问题再一次以新的形式重复,基础设施落后,生产效率低下,对生态环境破坏和治理的成本远高于产出。深圳迅速发展成特大型城市及其在创新上的突出表现,上海浦东开发取得的显著成果,和过去十多年分散粗放城镇化造成的土地利用效率低下与生态环境恶化,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集聚的、不平衡增长的必要性。

  不平衡增长表现为人口和生产日益向经济密集地区集中,以利用集聚经济的优势。城市是一种人口和资本的空间集聚现象,学术界用集聚经济(agglomeration economies)来解释城市的存在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集聚经济发生作用的三个内在机制是:共享、匹配、学习及知识溢出。

  共享机制是指:集聚导致城市基础设施包括轨道交通、城市道路、通信水电供应设施、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学校、医院等的共享和人均成本的降低,而在小城市建设完备的城市基础设施是不经济的。匹配机制是指:提高经济活动和人口的密度可以为员工与企业以及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之间提供更多的相互选择,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强化竞争,从而实现更优的匹配,实现效率更高的要素组合。学习和知识溢出机制是指:集聚有利于面对面的交流,有利于知识溢出和创新提升。

  杨格定理(劳动分工取决于市场规模,而市场规模又取决于劳动分工)有助于解释集聚经济的自我增强机制。大城市能够满足多样化的需求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和企业进入大城市,导致集聚水平进一步增加;而扩大的市场规模又导致了更细的产业间分工和更高的生产率,更多的工作岗位,更多的人口向大城市集聚,导致集聚水平的进一步增加。集聚经济推动增长的核心机制是导致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分工的深化,因而可以创造出更多的需求和就业,特别是为第三产业创造生存空间。中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低是城市化水平低、质量低的结果。

  集聚经济的一种空间表现形式是大都市区,即形成以特大城市为中心、由通勤铁路联接众多中小城市组成的大城市群。最典型的是东京大都市区和纽约大都市区。大都市区是市场经济规律驱动下形成的城市空间布局和人口布局,它启示着中国城市化的方向。

本文导航


版面编辑:张帆

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hello@caixin.com,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推荐阅读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