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1111111
财新通行证

大城市群应为城镇化方向

2013年03月15日 10:28
T中
中国人口是日本的10倍,据此推测中国可能出现20个左右相当于东京、大阪的大都市区(大城市群)
news 原图 城市轨道交通不仅是修地铁,要从发展大城市群集聚经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高度来规划。CFP

  【财新《中国改革》】(特约作者 赵坚)城镇化是中国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但是,怎样推进城镇化,中国正面临两种选择:一、实施集约型的城镇化发展战略;二、继续过去十多年分散平均粗放的城镇化。有媒体报道, 十多个部委参与编制的《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年)》涉及了18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和 1万多个城镇,这实际上是平均粗放式城镇化的延续。

十多年来的中国城镇化发展方式平均粗放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的数据,2001年到2010年中国26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建成区面积增加了1.4万平方公里,占这十年间增加建成区面积的88%。分析这些城市的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每平方公里产出)的变化趋势并加以国际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到目前这种平均粗放扩张的城镇化不可持续。

  平均粗放的表现和后果如下:

  1,平均粗放扩张的城镇化降低了土地利用效率。把中国267个地级以上城市按2010年每平方公里的GDP产出加以排名,由高到低分为5组,第1组的50个城市平均每平方公里的GDP为11.88亿元,第5组的67个城市平均每平方公里的GDP仅为2.93亿元,第1组城市每平方公里的产出是第5组的4倍。

  从GDP增量考察,第1组50个城市2001年到2010年新增的建成区面积为5468 平方公里,新增GDP10.8万亿元 ;而第3、4、5组的167个城市新增建成区面积4911 平方公里,新增GDP仅3.6万亿元。如果将这4911平方公里建设用地指标分配给第1组的50个城市,可增加6.1万亿的产出。平均粗放扩张的城镇化严重降低了土地利用效率。

  从城市建成区增长的分布看,5个组别城市10年间新增建成区面积比率最高的第3组为198%,最低的第4组为177%,每平方公里产出最低的第5组为195%,居第二位。这说明,采用行政手段对所有城市平均分配建设用地指标,是导致城市建设用地平均粗放扩张的一个重要原因。

  2,中国城市每平方公里产出与国际大都市存在很大差距。中国每平方公里产出最高的第1组城市包括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特大型城市,以及东部地区的其他一些城市。但是,这些城市每平方公里产出与国际大都市依然存在很大差距。

  以北京为例,北京市的面积与日本东京大都市区、纽约大都市区基本相同,但总产出水平只相当东京的14%,纽约的18%。北京市的人口密度不及东京的50%,每平方公里产出不到东京的1/8(见下表)。

  日本东京大都市区的产出占日本国内生产总值近32%,纽约大都市区占美国的近9%,而北京不到4%。日本的东京大都市区、大阪神户大都市区、名古屋大都市区创造的GDP占全日本的70%左右。美国的大纽约地区、五大湖地区、大洛杉矶地区三大城市群所创造的GDP占全美国的60%-70%。日本和美国的生产集中度远远高于中国。中国特大型城市的生产效率和集聚经济水平与国际大都市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平均粗放的城镇化无助于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从2001年到2010年每公里建设用地增加带来的GDP产出看,第1组城市为19.78亿元,第5组城市仅为5.13亿元,前者是后者的3.86倍。这表明,收入差距仍然在继续扩大,增加对土地产出率低的城市分配建设用地指标,无助于缩小地区收入差距。

  4,中国的城镇化已经出现蔓延式扩张发展的倾向。中国没有专门的城市建成区人口统计,若假定市辖区人口与建成区人口近似相同,5个组别城市平均每平方公里建成区承载的人口在十年间都出现下降趋势,267个地级以上城市平均每平方公里建成区承载的人口由2001年的1.76万人下降到2010年的1.21万人,且第5组平均每平方公里承载的人口最少。统计年鉴没有提供地级以下城镇建设用地变化情况,不过,从对各地的观看来看,粗放扩张的状况更为严重。中国的城镇化已经出现蔓延式发展的倾向。

  5,平均粗放的城镇化不可持续。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人均占用土地远高于大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2001年,中国城市建成区面积为2.4万平方公里,2010年增加到4万平方公里。根据国土资源部的土地变更调查,全国耕地2011年底保有量为18.2476亿亩。按照上述十年间GDP翻一番要增加1.6万平方公里土地的粗放城镇化方式,十年后就要突破所谓的“耕地红线”。

  长期来看,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人口密度低,不具备发展高效率城市轨道交通和公共交通的条件,私人小汽车将成为解决出行需求的必要交通工具。目前,这种发展趋势已经初步显现。一些经济发达的三线城市虽然修建了宽马路、大广场,但是,高速增长的汽车保有量仍然使这些城市出现严重的交通拥堵。居民收入水平倍增后,中小城市私人小汽车保有量还将高速增长。黄晓燕等人选取中国235个地级以上城市为样本,研究1990年-2009年中国城市私人汽车保有量变化的区域差异,研究者发现,进入21世纪后,小城市和中等城市私人汽车迅速增长,其平均增长率甚至超过了大城市和特大城市。

  2011年,中国的汽车保有量达到1亿辆,预计2020年达到近3亿辆,那么,石油进口量至少要达到6亿吨以上,对外依存度近80%。届时,中国的石油安全难以保障,国际石油市场也难以支撑。中国的土地、石油资源条件决定了平均粗放的城镇化不可持续。

本文导航


版面编辑:张帆

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hello@caixin.com,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推荐阅读

马斯克“意外”访华 会推动FSD落地吗?(附视频)

车展观察|“红情绿意”触动中国车企流量焦虑

北京物流仓储租金多年来首次下降 不同区域现分化

重庆燃气调查发现多计收337.9万元 多地开展“三表”督查

雪松泡沫破了|编辑荐读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