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1111111
财新通行证

大城市人口还有增长空间

2013年03月13日 13:48
T中
如果制约城市人口增长的因素都可以随着经济发展以及技术和管理的进步而不断调整,那么,城市的人口承载力就可以继续增长
news 对于特大型城市,不能简单地从统计上的总人口数量得出其规模已经过大的结论。CFP

中国大城市的人口过密了吗?

  那么,中国的大城市是不是已经太大了,人口密度是不是已经太高了?问题在于,我们怎样来判断一个城市的人口是太多了呢?大城市的收入高、生活丰富,这些显然不能作为大城市人太多的理由。很多人会说,大城市已经人满为患,交通拥挤且环境污染。如果这些问题真的已经不能忍受了,为什么人们不逃离北、上、广呢?我的研究发现,即使考虑了收入水平和教育水平之后,生活在大城市的人还是比生活在中小城市的人更快乐。在这种与城市规模相关的快乐感消除之前,人们就会愿意流动到大城市去追求更好的生活。

  现代城市经济以第二三产业为主,随着经济从工业化向后工业化阶段过渡,服务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然而,长期以来,不少论者却误认为,中国已经出现了大城市人口过密的问题。如果将中国放在国际比较的视野里去看,就不能简单地认为中国的城市(包括大城市)已经太大了。

  首先,除了10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型城市以外,中国的一般大城市还有巨大的成长空间。著名的区域经济学家亨德森对142个国家人口超过10万的2684个城市的统计研究发现,2000年人口300万以上的城市有94个,在100万-300万之间的有324个,两者比率为0.29;按同样口径定义城市,2000年中国人口规模超过300万的城市有10个,在100万-300万之间的城市有84个,两者比率为0.119。我和陈钊教授在一项研究里对2009年的中国城市数据做了类似计算,结果发现,市辖区年末总人口超过300万的城市有18个,人口规模100万-300万之间的城市有106个,两者比率也仅为0.17。亨德森还指出,中国的城市人口分布不够集中。全球总样本城市人口的空间基尼系数(表示城市间的人口规模差距)为0.5619,在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俄罗斯和日本等七个人口大国中,日本的空间基尼系数最高,为0.6579,中国最低,为0.4234。另据一位区域经济学家藤田昌久的计算,中国城市间人口规模的差异远远低于世界上其他市场经济国家,仅和中亚的其他前计划经济国家相近。可见,总体上来说,中国存在大城市不大,大城市数量不够多的规模均等化现象。

  对于特大型城市,不能简单地从统计上的总人口数量得出其规模已经过大的结论。中国的城市是按行政辖区来定义的,特大型城市(特别是直辖市)的面积都非常大,严格说来是城市群而不是单个城市,因此,在做比较时,必须区分核心城区、市郊和卫星城。为此,我和陈钊教授将北京、上海、广州分别作为环渤海湾、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都市圈的核心地区与东京和纽约做了比较。从表1中可以看出,如果简单地根据统计数据计算上海、北京和广州的人口密度,那么,他们的人口密度明显低于东京、纽约,但是,辖区面积远远大于东京和纽约。于是,我们特别计算了与东京、纽约面积大致可比的北京、上海、广州的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结果发现,北京和上海的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已经基本相当于东京和纽约的密度,但广州的人口密度还较低。如果将东京圈作为比较对象,则北京辖区、上海加苏州、广州加佛山在面积上与东京圈大致相当。可以看出,上海和苏州范围内的人口密度已经与东京圈相当,北京辖区和广州加佛山的人口密度仍与东京圈有明显差距,这一差距主要来自于中心城市以外的地区。

本文导航


版面编辑:张帆

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hello@caixin.com,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推荐阅读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