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1111111
财新通行证

利率市场化待解三题

2012年11月19日 09:35
T中
利率市场化需建立健全新的贷款定价、存款定价和利率调控机制
news 原图 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最终目标是银行自主设定各项存款利率,这将是一个渐进过程。

  【财新《中国改革》】(特约作者 潘宏胜)利率市场化是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事关全局,影响广泛。由于其宏观和微观的深刻影响,审慎、渐进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是大多数国家的合理选择。

  宏观上,利率市场化将优化资金从盈余者向需求者的流动和配置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平衡消费、储蓄和投资,影响经济增长的动力、产业结构、要素流动,等等。

  微观上,利率市场化将潜移默化地改变借贷双方的行为模式,存款人在资金的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组合上将有更大选择空间,贷款人则需更加注重金融服务成本、风险和自身利润的权衡。

  利率市场化的核心是实现市场供求自主决定信用产品的价格。最常被提及的“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是其重点,但并非全部。

  鉴于中国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市场结构,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具有指标性意义,其实质是改变资金价格决定的制度供给,由过去的央行直接给定、银行体系执行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旧机制,走向市场供求自主定价、央行间接调控的新机制。在机制“破”“立”之间,至少有以下三个技术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如何形成新的贷款定价机制

  在不区分客户风险等级、统一定价的机制下,银行执行央行给定的贷款基准利率和浮动区间,其好处是便于执行和调节,但会造成配置效率损失。目前,贷款利率市场化已进入攻坚阶段。如果未来取消下浮区间限制,甚至不再直接给定贷款基准利率,商业银行应该如何定价?研究形成新的贷款定价机制势在必行。

  ——银行体系应探索确立贷款利率定价的新“锚”。

  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信贷机构可根据不同信贷产品的期限及特性来选择利率定价基准,如联邦基金利率、最优贷款利率(Prime Rate)、Libor、长期国债收益率等在美国不同信贷产品中充当定价基准。

  就企业贷款而言,银行基本的定价方式是成本相加法,即筹资、运营等成本加上风险补偿和预期利润率。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难以准确估计成本,银行体系往往采取追随价格领导方式,大型银行往往是贷款利率的决定者,而中小银行是追随者。国际上一般由大银行共同形成最优贷款利率,即向最值得信赖的客户贷款的最低利率,其他银行在最优利率基础上加风险溢价和预期利润。

  美国的最优利率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后,由《华尔街日报》综合全美大银行的最优利率报价形成,并对社会发布。1947年至2012年3月,美国最优利率的最高值为21.5%,最低为1.75%,频率最高的利率为7.5%。目前,最优利率为3.25%。美联储2012年7月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本土银行发放的商业及工业贷款中,32.3%的贷款以最优利率为定价参考,67.7%的贷款以Libor、长期国债等其他利率为定价参考或没有采用参考利率。从贷款金额看,64.7%的100万美元以下贷款、59.9%的100万至1000万美元贷款以及39.6%的1000万至1亿美元贷款以最优利率为定价参考。可见,最优利率在中小企业和个人贷款定价中的使用较为广泛。理论上,最优利率是贷款利率的下限。为防止利率过低导致贷款无法盈利,有的银行会对其信贷产品设定最低利率。但是,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信贷机构有时会向高端客户提供低于最优利率的贷款。

  Libor报价始于1986年,是伦敦银行同业的平均无抵押借贷利率基准。18家报价行每天在伦敦时间11点到11点10分之间将其利率报价传给路透社,后者剔除最高和最低的4个报价后平均而得利率基准。路透社公布所有报价行及其报价。据市场估计,全球以Libor为定价参考的金融工具最低估计有350万亿美元,最高的估计则达800万亿美元之巨。

  现阶段,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微观基础逐步完善,Shibor开始在货币市场中起着基准利率的作用,但是,中长期信贷产品则缺乏官定基准利率的替代品。因此,加快构建类似最优贷款利率的机制可能是深化贷款利率市场化所需要的技术准备。

  理论上,每家银行都可综合考虑资金供求、资本成本、利润目标、竞争策略等因素,确定对本行最佳客户的最优贷款利率。为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和节约银行成本,可研究拟订最优贷款利率形成机制,包括报价行选择、报价方式、报价时间、利率计算规则、利率调整机制、透明度,以形成银行业统一的最优贷款利率。各家银行在此基础上相应确定自身贷款的实际利率。另一方面,应加快债券市场发展,构建中长期信用产品的收益率,以形成完整的收益率曲线,为长期贷款确立定价基准。

  ——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提高风险识别和定价能力。

  金融的实质是交易资金风险,其价格既取决于风险特性和高低,也取决于市场的风险偏好。定价基准只能提供无风险或最低风险的信贷产品价格参照,合理定价最终决定于银行自身的风险识别和定价能力。如果取消贷款利率浮动区间,银行将拥有自主定价权,但是,这种权利能否经受住市场竞争的考验,转化为真正的自主定价能力和竞争力,则需要商业银行抓紧健全适应市场竞争环境的信用风险定价体系,根据不同产品的风险确定相应的定价目标、策略、方法等,探索根据客户给银行带来的综合收益实行差异化定价。银行需要进一步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做到既能及时分散和转移风险,也能满足客户差异化的信用需求和风险偏好。


本文导航


版面编辑:张帆

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hello@caixin.com,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推荐阅读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