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1111111
财新通行证

温州新政——关于温州市社会管理创新的调查报告

2013年03月19日 10:18
T中
社会管理创新不是单一的社会政策变革,必须从政府转型、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的高度进行宏观布局设计

  【财新《中国改革》】(特约作者 王爱平 谈志林)2012年底,民政部领导带领民政部办公厅、救灾司、社会事务司和政策研究中心有关工作人员,深入温州瑞安市、永嘉县和瓯海区、鹿城区等地,听取了温州市、区(县)、乡镇有关工作汇报,考察了城乡社区、公益社会组织与民生服务设施,对温州社会管理创新开展了深入调研。

改革动因

  进入21世纪以来,温州全面进入了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阶段。但是,在此轮改革之前,由于温州“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理格局,发展空间严重不足,加上温州模式主要依靠民间力量推动,政府转型滞后于社会转型,社会转型又滞后于经济转型,地方制度环境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一,城乡二元体制生成了基层社会管理的制度困境。城乡二元体制是传统社会管理的基石,也是造成温州社会管理困境的制度根源。

  一方面,二元体制阻碍了土地与其他市场要素在城乡间的自由流动,影响了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二元体制固化了作为社会个体的人际身份,既影响了城市化进程,更遏制了社会发展活力。特别是受二元体制影响,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滞后,基层政事、政社、政经不分等问题比较突出。如农村产权不明晰,户籍同产权和村集体资产所有权相互联结,使社会资源固化在农村,容易出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板结现象。同时,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自治组织合一,用政治权力来运营集体资产,既容易产生村级经济的内部人控制和腐败现象,也容易混淆自治组织身份,削弱其社会管理功能。

  第二,城乡包夹和半城市化带来了系列社会管理难题。温州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但是,城市化仍然滞后于工业化,且城市主要散布于沿海和三江口区域,城市布局处于低小散状态,既没有高度集聚的主中心城市形态,单体城市规模又比较小,每项功能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整体档次不高。温州统计口径的城市化率为67%,但是,户籍城市化率只有21.5%,大量进城务工农民并没有真正转为市民,融入城市生活。

  “半城市化”问题带来了外来人口的社会管理难题。在城市扩展进程中,大量城中村、城边村、城郊村夹杂在城市里,形成了城市中绵延的村镇带。同时,以乡镇为单元的行政区划分割,切断了城市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有机联系,使温州既处处像城镇,也处处像农村。在此轮改革之前,全市11个县(市、区)只有30个街道,而有260个乡镇,每乡平均人口仅几千人,半数建制村只有数百人,小村仅有几十人。

  这种低小散的城乡形态分割格局,不但造成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的重复建设和资源巨大浪费,也带来一系列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难题。

  第三,村落的零散性使其难以发挥基层社会管理服务功能。村级组织是传统农村最基层的管理单位。由于山水相隔和城乡分割,温州零散细小的5400多个村的村级组织缺乏对基层社会有效的整合、协调和管理能力。如果继续以村为基础管理平台,势必使管理资源分散,管理成本太高;以乡镇为平台,则管理范围又太大,群众办事不便。如何构建有效的基层社会管理新平台,增强群众自我管理服务能力,是温州盘活社会管理的重要课题。

  第四,单靠政府无法有效应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在温州传统社会管理中,政府单一主体的作用比较突出,政府越位和缺位情况也比较明显,既容易管得过多、管得过死,又难以独自应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难题。而作为现代社会管理重要主体的社会组织发展存在制度的刚性约束,整体环境难以优化,社会组织的自组织能力和承接公共事务的能力比较弱小;社会工作启动较晚,理念和队伍建设比较滞后,组织机构不够健全,参与社会服务的能力不强。而温州现代社会的流动性、多元性和多变性特征鲜明,这就要求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社会组织和社工等多元社会管理主体的协同治理。

本文导航


版面编辑:张帆

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hello@caixin.com,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推荐阅读

最新财新周刊|阿根廷:米莱变法

出任新职3年半 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被查

陈昌华专栏|通缩下的增长风险

越南公安部长苏林将上位越南国家主席 反腐运动操刀者走向政坛前列

光大银行高管酝酿人事变动 谁有望获重用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