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1111111
财新通行证

着力制度改革

2012年12月25日 09:59
T中
在节约社会资源、保护环境的同时,应该用制度改革换取中国经济改革的动力、创造制度红利。制度改革有四个着力点

制度改革的四个着力点

  实践证明,焕发经济活力不是靠政府统制经济,而是靠市场经济。

  建国以来,中国经济遇到困难时,走出困境的惟一法宝是尊重市场,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建国初期恢复国民经济如此;上世纪60年代走出三年经济困难如此;改革开放挽救濒临崩溃的国民经济如此;邓小平南巡讲话,让改革走上市场经济道路,换来今天的辉煌,就更是如此。

  这些过去不应该被忘记,是开放的市场经济带来了中国的今天。我们高兴地看到,十八大报告明确了未来改革开放的方向是继续完善法治的市场经济。

  在节约社会资源、保护环境的同时,用制度改革换取中国经济改革的动力、创造制度红利,应从以下方面着力:

  第一,顺应民众反腐倡廉和政治改革的诉求,把保障公民权利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落到实处。要从程序正义着手,落实公民对各层次、各领域事务的参与权,包括立法权、预算审查权、环境保护和重大项目的审查权利;从预算公开、政务信息公开入手,落实人民的监督权;从违宪审查制度入手,让法律法规和政策符合中国宪法的规定。

  第二,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重点是约束公权力。应落实行政许可法,行政诉讼法,从根本上解决行政权力无序扩张的问题。

  第三,坚持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制度,重在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权利。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应该重在合理界定国有经济的边界,探讨多种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发展产权明晰的社会资本。

  我们应跳出公有制和私有制的争论。现在中国人都有财产,农民有承包土地、城市居民有房产,公平保护每个公民的财产权利,是政府应向每一个公民做出的承诺。公民财产权集合在一起,就是社会资本,是公有制的多种实现方式之一。众多的养老金、保险金都会进入资本市场。发展社会资本,让社会资本在企业治理结构中发挥更多作用,是发展公有制的方向,不应过多拘泥于只有坚持国有制才是公有制的理念。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重在落实平等保护。应清理过时的法规和政策文件,解除“原罪”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私营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政策法规文件清理得还不够。回头看,民营经济在起家时,很多做法违背当时的政策法规,但符合当时的发展方向。民企用自己的行动突破了束缚,带动历史发展,从这个角度看,应该宽恕制度上的突破,但绝不能宽恕贪污腐败。

  第四,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解决二元社会的矛盾,重在让农民可以进行土地的增值交易,实现城乡要素的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工业化还未完成,不平等的“城乡二元结构”是解决农民问题和中国全面迈向现代化的巨大障碍。

  农民最大的生产资料——土地,不能资本化,不能让农民获得土地增值收益,是巨大的缺憾。计划经济时期,我们靠价格剪刀差剥夺了农民,改革开放30年来,城市发展也享受了土地增值的收益差。农民没有充分享受到土地增值的收益,而城市扩展是靠农民的土地收益累积起来的。因此,现在应该更多关注农民的收益,在公共服务上给其平等待遇。■

  作者为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

本文导航


版面编辑:张帆

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hello@caixin.com,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推荐阅读

最新财新周刊|旅游业寻找供需新平衡

显影|“王婆说媒”台下众生

陈昌华专栏|通缩下的增长风险

越南公安部长苏林将上位越南国家主席 反腐运动操刀者走向政坛前列

光大银行高管酝酿人事变动 谁有望获重用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