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1111111
财新通行证
健康

郴州“大头娃娃”事件追责 配方粉企业为何置身事外?

2020年05月20日 13:22
T中
涉事母婴店被追责。业内人士分析,特医奶粉乱象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和违法成本较低有关:生产企业责任难以认定,打擦边球却能逃避监管责任;地方市场监管部门人员力量和专业性均有欠缺,监管存在盲点

  【财新网】(记者 赵宁 实习记者 曾美雅)5月19日,湖南官方公布郴州永兴县“固体饮料冒充特医奶粉”事件调查结果,认定销售方母婴店涉嫌虚假宣传,母婴店负责人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永兴县两名官员被免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下发《关于开展固体饮料、压片糖果、代用茶等食品专项整治的通知》加强监管。类似案件不断见诸报端,曝光后执法力度不可谓不强,但又屡禁不止,原因何在?此次调查结果披露后,生产企业置身事外,为何未被认定负有责任?

  “固体饮料冒充特医奶粉”的行业乱象备受公众关注。(参见“郴州‘大头娃娃’事件背后,特医奶粉乱象何来?”)5名幼儿被永州当地医院诊断为“佝偻病”,常见病因为缺乏维生素D,有些孩子形似“大头娃娃”。据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5月19日发布的《永兴县“蛋白固体饮料”事件调查处置情况通报》,针对5名家长反映的孩子因食用“倍氨敏”产品导致身体出现异常情况,当地调查组安排郴州市三甲医院对5名儿童进行体检,经医疗专家综合评估,5名儿童不同程度存在营养不良、体重偏轻、身高偏矮、维生素D3摄入不足等情况,不过头围均在正常值范围。这些幼儿对牛奶过敏,本需要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粉(以下简称特医奶粉)来获取生长发育所需营养,却长期误喝固体饮料,导致生长发育迟缓。生产企业是否应承担责任,业内人士分析关键在于如何认定企业是否参与虚假宣传。

责任编辑:任波
版面编辑:杨胜忠

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hello@caixin.com,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推荐阅读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