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1111111
财新通行证

从银行年报看“影子银行”风险

2014年04月02日 15:53
T中
在2013年银行的理财、信托等业务大规模增长的同时,摆脱不掉的“影子”也随之长大

  据新华社4月2日消息,“如影随形”“有实无名”,这是“影子银行”最大的两个“标签”。在2013年银行的理财、信托等业务大规模增长的同时,摆脱不掉的“影子”也随之长大,而其中潜藏的风险也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银行家们头顶。

  理财产品规模大增 “影子”规避监管套利多

  去年年中,“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趁流动性趋紧迅速崛起,不断推高收益率。这使得银行个人存款流失严重,揽储压力增加,银行不得不加紧发布理财产品以应对竞争。

  2013年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规模依然延续此前攀升的势头。截至2013年末,中行非合并的理财产品存量为8380.15亿元,同比增长37.3%;浦发银行各类理财产品销售总量突破2.46万亿元,同比增长64.5%;中信银行全口径理财产品累计募集规模为12821.68亿元,比上年增长38.36%。

  尽管监管层多次为银行理财产品“正名”,不能将理财产品能全归为“影子银行”。但银行业理财产品仍是监管部门对“影子银行”风险监管的重点。中国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曾明确表示,“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部分为规避监督和实现监管套利的理财业务,表现为影子银行产品。”

  业内人士表示,当下融资需求平稳增长,特别是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融资需求旺盛,而在银行信贷投放受限的情况下,影子银行的发展仍将成为趋势。

  光大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张旭阳介绍:“一些商业银行,尤其是小银行往往通过资产负债表的腾挪,将贷款转为同业资产,从而规避信贷监管,增加市场间市场融入资金,逐渐将同业资金变成了隐性的贷款投放。”

  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认为,货币市场基金同业资金并非都用于解决银行头寸,背后可能是银行将大量资金投向了信托、房地产等高风险领域。

  表外规模扩张难以抑制 风险已露端倪

  2013年,受经济大环境影响,各家银行利润增长普遍承压。年报显示,大行去年利润增幅维持在10%至15%,交行更是下降至个位。

  “受资本充足率、贷款规模、存贷比等监管指标的限制,各家银行为求提高资本收益率,吸收存款,规避监管,难抑制扩张表外规模的冲动。”张旭阳说。

  信托和理财规模大幅增长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点。数据显示,信托规模从2009年的2.05万亿元攀升至2013年度10.91万亿元;银行理财产品从2009年的1.9万亿元陡增至2013年的10.21万亿元。

  尽管“影子银行”弥补了金融服务的一些短板,有存在的合理性,但其“有名无实”,加大了金融体系杠杆比率。由于不透明与监管套利,“影子银行”没有受到相应的监管约束,潜藏的风险日渐暴露。

  近年来,银行理财或代销的产品本金或收益无法按约定兑付的事件时有发生,而日前中诚信托“诚至金开1号”的兑付问题,着实让不少投资者捏了一把汗。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高速发展中的表外业务出现违约和兑付,应该引起商业银行更多关注。”

  张旭阳认为:“存贷比及贷款规模的管制下,商业银行为求更多经营空间,难免通过‘影子银行’出现监管套利的行为,不加以约束会导致整个社会系统性风险上升。”      

  “影子银行”待化解 考验监管能力和改革力度

  “尽管我国部分‘影子银行’也存在风险隐患,但充其量只能是局部问题。”连平说。

  业内人士认为,“影子银行”目前风险不宜过分夸大。目前我国各类影子银行业务规模较小,衍生品不发达、杠杆率较低;而监管覆盖面相对较广,其风险可控程度也较高。

  “理财业务、信托兑付等‘影子银行’风险目前都在可控之列。”建行行长张建国认为,“影子银行”的监管正在不断完善,监管部门也在着手进行疏导、清理。

  银监会在2014年全国银行业监管工作会议上针对银行理财业务风险防范强调,银行要“建立单独的机构组织体系和业务管理体系,不购买本行贷款,不开展资金池业务,资金来源与运用一一对应。”

  “今后银行理财业务在发展过程中,不能简单从扩大市场份额和销售规模出发,应当综合考虑资本成本、综合收益和风险防范的问题。”连平建议,应做好表内与表外业务的防火墙,并做好应对预案,有效处置可能发生的各类风险事件。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应在透明化及有效监管的基础上,给银行更多市场化经营空间。”张旭阳说,“在为银行松绑前,首先要是银行经营活动透明化,使银行负债表如实反映各项经营活动和风险,以避免监管套利发生。”

  专家建议,要想最大程度化解“影子银行”风险,一方面需要监管不断完善,不要给金融机构留可乘之机;另一方面需要深化金融改革,创造一个市场化、更高效的金融环境,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直接融资渠道,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投资工具,促进“影子银行”向正规直接融资途径迁移。(新华社记者 吴雨 陈雯瑾 )


版面编辑:郭艳涛

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hello@caixin.com,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推荐阅读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